产品分享社区
声明:网站上的服务均为第三方提供,请用户注意甄别服务质量
每年万圣节,品牌营销的主题似乎都逃不开“恐怖”、“搞怪”、“装扮”等固定套路。然而,当所有品牌都在争相扮鬼、拼创意时,真正能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的,往往并不是“更吓人”的内容,而是“更出乎意料”的内容。
尤其对于那些与万圣节毫无关联的品牌——例如家居、母婴、美妆、健康等品类。若能在节日氛围中通过反差感打造记忆点,不仅能刷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,还能展现出品牌的独特调性与创造力。本文Nox聚星将和大家从反差感的逻辑出发,探讨品牌如何借助海外红人营销,通过创意策划与内容反转,打造独特的万圣节传播势能。
一、打破“节日框架”,用反差感制造视觉冲击
传统万圣节营销的核心是“恐怖氛围”与“节日装扮”,但对于非节日类品牌而言,强行套入恐怖元素往往显得生硬。此时,“反差感”成为突破口。
与海外红人合作时,品牌可以反向思考:如果大家都在“吓人”,我是否可以“治愈人”?如果全网都是暗黑风,我是否可以主打“温馨感”“安全感”“反恐怖气质”?
例如,一个母婴品牌可以邀请生活类红人发布“孩子第一次打扮成小怪物但依然可爱的温馨日常”,一个家居品牌则可以通过“万圣节后的温暖收尾”主题,传递“家是最安心的避风港”概念。
这种视觉和情绪的反差,不仅能让内容从“恐怖海洋”中跳脱出来,还能借助红人的真实表达,强化品牌的温度与独特定位。
二、情绪反差:从“吓人”到“治愈”,激发共鸣记忆
万圣节内容往往聚焦于刺激、猎奇与娱乐,但品牌完全可以通过情绪反差来创造更深层的共鸣。
海外红人擅长以情感为纽带,他们可以用“反套路”方式让品牌内容更有人味:
这种“反差式叙事”通过情绪转化,令观众在轻松或感性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记住品牌,而非单纯的节日符号。
三、内容反差:在“非相关”中找到“新关联”
很多品牌误以为“与节日无关”就无法参与节日营销,其实关键在于找到“关联点”。
品牌可以与海外红人共同挖掘生活化、幽默化的内容角度:
这种“轻关联”的创意内容,不但能在节日中合理露出品牌,还能让观众感受到品牌对生活节奏与文化差异的洞察,增强亲和力与记忆度。
四、人设反差:让红人成为品牌故事的“放大镜”
海外红人营销的精髓在于人设的真实与内容的创造力。品牌在策划反差营销时,可以利用红人人设的“反差”来放大品牌印象。
例如:
这种人设反转式内容,不仅能激发粉丝的新鲜感与好奇心,还能通过红人的真实表达,让品牌理念“被感受”而非“被推销”。
五、从“节日参与”到“品牌态度”:建立长期记忆点
真正有价值的节日营销,不在于是否蹭上热度,而在于是否留下品牌记忆与情感印象。
当品牌通过反差内容展现出不一样的“节日态度”时,用户会把品牌与创意、有趣、温暖等积极标签绑定。例如,一个在万圣节讲温柔、家庭、陪伴的品牌,会让观众记住它“与众不同”的表达方式。这种长期记忆点,会在未来的品牌传播中持续发挥作用。
结语
在万圣节这样的强节日氛围中,真正脱颖而出的从来不是“最恐怖”的内容,而是最出乎意料的创意。通过海外红人营销的多元人设、真实叙事和情感表达,品牌完全可以打破传统节日套路,用“反差感”讲出更独特的故事。这不仅是一种内容策略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——不迎合热度,而是重塑节日记忆,让品牌在众声喧哗中,以独特的反差光芒,被更多人记住。